海昌难忘

帮钱帮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

字号+ 作者:生活头条 来源:未知 2021-07-26 我要评论

7月14日,在山东潍坊昌乐县红河镇大宅科村的收益分配现场,接过分红的村民开心得像过年一样。 “别看这会儿都笑开了花,年初村干部号召大家一起干的时候,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:

7月14日,在山东潍坊昌乐县红河镇大宅科村的收益分配现场,接过分红的村民开心得像过年一样。

“别看这会儿都笑开了花,年初村干部号召大家一起干的时候,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:村民只管出力,建大棚、种子、化肥啥的投入都先欠着,等有收益了再一次性偿清,还不用自己找销路,这样干能行吗?”村民刘子江说,事实证明这么干是对的,现在大家挣着钱了,疑问没了,也更有干劲了。

“我们把组织优势、规模优势、项目化运营优势,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通过‘党支部+合作社’,建设了红盛精品果蔬农业产业园,由党支部牵头对种、产、销全过程进行把控,过去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,既保证了果蔬品质,又提高了附加值,实现了群众、集体经济双增收。”大宅科村党支部书记张景胜介绍。

红河镇是传统农业乡镇,过去农民在山岭薄地上辛苦劳作一年,一亩地的年收入也就300元左右。全镇有3个省级贫困村,建档立卡贫困户1494户、2604人。“帮钱帮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。红河镇11万人中有3800多名党员,平均每30人中就有一名党员。只要把党建活力转化成发展动力,就不愁啃不动脱贫攻坚的‘硬骨头’。”红河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梁其坤说。

2019年6月,红河镇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,机关干部与项目方、施工队党员编成14个党小组,为项目攻坚装上了“红色引擎”。他们以“抓晴天、抢阴天,工作日不够假期干,月亮底下当白天”的干劲追着项目跑,用20天时间,在荒山秃岭上硬是“啃”出一个“乡村振兴示范区”。

为提高土地收益,荣华环水岭田园综合体项目首创下挖式的建棚方式,80多个大棚既有种植业等传统业态,也有休闲旅游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,每亩地年收益提高到1.5万元。“项目采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模式,将企业、村集体、合作社、农户等纳入项目中,村集体通过领办合作社代为管理获得分红,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效益,建成后可辐射带动周边14个村,吸纳就业2000多人,增加集体收入80多万元。目前,我们已与6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。”项目总经理吴泽超说。

选优配强村“两委”带头人,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“头号工程”。大庄皋村村民陶国东在外经商多年,返乡后发展有机果蔬大棚,从土坷垃里刨出来“金娃娃”。因其政治素质过硬、致富能力强,被村民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。上任后,陶国东领办“益农果蔬”专业合作社,建立现代高效农业园区,搭乘电商东风,成功叫响原根西瓜、“黄金籽”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(000061,股吧)金字招牌,村集体当年增收12万元。红河镇还为全镇149个村班子配齐配强力量,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转化,41个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及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,红河镇党委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。

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日子里,红河镇197名帮扶干部下足精准“绣花功”,交出了高质量的“脱贫账”。他们组建镇、社区、村三级扶贫“小分队”,配备落实政策“小暖包”,培育扶贫扶志“小菜园”,建设改善家居生活“小康道”,依托巡诊服务队发放送医送药“小药箱”。目前,全镇3个省定贫困村、1494户贫困户已全部高质量脱贫,10个产业扶贫项目稳定运行,红河镇被评为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。

党建引领,让红河镇仓廪实、百果丰、钱袋鼓,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庄占比达到了61.3%,大宅科、林泉2个行政村今年集体收入有望突破百万元,34家合作社被评为县级以上示范社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)

(责任编辑:符仲明)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网友点评
精彩导读
热门资讯
关注我们
关注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


关注微信
手机网站
关于我们